国内有100多家公募基金公司,3000多位基金经理,他们管理着1万多只基金产品,过去两年“帮”基民亏掉了接近2万亿。
天真的基民们,相信专业人做专业事。万万没想到,基金也能亏这么多。但同时,基金公司轻松拿走管理费1400多亿。先别说什么投资获得感,有人评论:“简直快赶上电信诈骗了”。
这么多钱,究竟是怎么亏掉的?
大盘下跌固然是原因,但没有这么简单。基金经理不专业?也不是。名校毕业、经过专业训练,他们的能力无论如何要比散户强。
正所谓铁打的基金公司,流水的基金经理,任人摆布的基民。在基金投资这件事上,不同利益方有不同立场。只有洞穿这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我们才能看清基民为何总是亏钱的那一方。
一、两年大约亏了1.7万亿
先简单做个科普。基金分为公募和私募,本文讨论的是公募基金,这是普通散户投资者能参与的类型。公募基金又分为权益类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其中跟股票最相关、技术含量最高,同时讨论最多的是权益类基金。
2023年,债券基金、货币基金总体是赚钱的,权益类基金则是巨亏。
从整体来看,超过90%的权益类基金都是亏损,接近70%的基金亏损幅度超过10%,整体平均收益率为-13.28%。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因为大盘不好。那我们再跟大盘比。
2023年,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的下跌幅度分别为3.7%、13.54%、11.38%、7.42%。权益类基金没有跑赢大盘。
再往前看。2022年,权益类基金的收益率中位数为-21.05%,净值下跌的基金数量占比高达96%,同样没有跑赢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