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注定又是一个保障房建设加快推进的一年。前不久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住建部强调要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后,可以说奠定了新一轮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清晰路径。
官方给出的建设初衷是,保障房在住房供给中占比偏低,不能满足需求,存在明显短板。尤其是在一二线大城市,房价高,不少工薪收入群体买不起商品住房。但肯定不会照搬国外模式,可以借鉴,绝对不是照搬。
对于保障房建设,房地产专家孟晓苏是典型的支持者,尽管他很多房地产建议不能被老百姓理解,但保障房这一块的观点还是非常接地气的。
孟晓苏表示,要让保障房能够覆盖到我国大城市50%左右的家庭,就是工薪收入的普通家庭。如果能够加大保障房建设,能够让双轨制正常运行,也能够解决年轻人家庭和新市民家庭最担心的房价能不能降下来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他建议保障房在由低收入家庭购买持有后,未来应可以与商品房并轨,五年或十年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入市场进行流通交易。那么保障房未来有可能让低收入家庭财富翻倍。说得确实好听,是不是真能这样还是让老百姓自己理解吧。
而对于保障房建设会不会影响房价,我印象中孟晓苏说不会影响房价,又记得他说过,加大保障房建设可以明显地降低房价。这不矛盾吗?我今天又特意深究了一下,他说的不矛盾,原来是文字游戏。
对于不影响房价,他是这样说的,低收入群体应该靠保障房解决住房问题,但不是说建了保障房就会造成商品房价格下跌,那是胡思乱想。
对于可以降低房价,他是这样说的,因为保障房不收土地出让金,大城市的保障房房价一般是商品房价格的三分之一,这不就是明显地可以降低房价吗?这不比取消公摊更加现实吗?
终于明白了,原来是一场文字游戏,原来是为了维护高房价,但不管怎么说,如果更多的老百姓能享受到低价的保障房也是可以的。但实际上保障房能够多少人住?
截止2022年底,我国保障房存量供应约在3083万套,占全国住房总量的5%左右。全国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6平的群体就有4490万户,若优先供给全国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6平的群体,保障房便已面临约1407万套的缺口,整体上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