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赵梦桥陈书玉
近段时间以来,有关“裁员”“降薪”的传闻在公募基金行业持续发酵、流传,传闻的主角自然也引发了业内的极大关注。对此,有公募基金观察人士表示,“其实无风不起浪,或者说,也没有必要去确认传闻的主角究竟是哪几家,因为行业正处‘阵痛期’,这样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多,成为业界现象。”
纵观行业发展史,公募基金无疑正在经历供给侧改革的“阵痛期”。当下,摆在各家基金公司面前的现实课题是,如何体现机构投资者的专业作为,进而为客户创造投资价值。在此基础上,可持续地获取合理回报,并成长为一流的资产管理机构,才成为一种可能。
“裁员降薪”传闻不断
新年旧岁交替之际,公募基金行业“裁员”“降薪”的传闻不断升温。
元旦前夕,一则流传颇广的微信聊天记录称,“公募基金行业的出清开始了,某基金公司变相裁员。”据该聊天记录显示,所述某基金公司成立了一个再就业中心,目的是让一些表现不好的员工回炉重造,重造期间仅发最低工资。目前,第一批名单已公布,涉及5名基金经理、3名研究员。该聊天记录还直指这种行为是变相裁员,更不用赔偿“N+1”,并点名了所述某基金公司。
随后,被点名的基金公司公开辟谣,表示从未采取过近期网络传闻中所述的考核方式,公司充分尊重每一位员工,尊重每一位员工的劳动成果。该基金公司称,传闻信息不实,已构成了对公司的造谣、诽谤,严重损害了公司声誉,将保留采取法律措施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