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海关发布”发布了这样一条新闻:
大连海关所属大连周水子机场海关在监管进境航班时,1名入境旅客在通过海关固定式核辐射监测门时引发报警,经现场关员复查,该旅客携带的一袋“保健石”核辐射超标,辐射量达105微西弗每小时,超出现场本底值1050倍。仪器分析结果显示为放射性物质钍-232,该物质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1类致癌物清单。
图片来源:海关发布
除了“保健石”,还有人会购买“保健腰带”、“保健手串”等等,觉得它们能够“调风水,保平安”、有保健效果,但其实这些辐射值超标的物品,不仅不保健,反而还可能对身体有害。
辐射值超标,对人体到底有多大伤害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些辐射超标的物品对人体的影响,我们先来解释下新闻里提到的两个词:“微西弗”和“本底值”。
微西弗:放射性剂量的计算单位之一。1微西弗(μSv)=0.001毫西弗(mSv)。
本底值:一般指没有外接人为干扰下,自然环境本身所产生的相关数值。
全球平均每人每年接受的本底辐射大约为2400微西弗。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公众每年在天然本底辐射之外,附加有效剂量不超过1000微西弗。对于从事放射性相关的工作人员而言,一年最高辐射量为50000微西弗。
新闻中所提到的“辐射量达105微西弗每小时的‘保健石’”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把这袋石头带在身上一天,辐射总量就已经超过了普通人全年可接受的最大辐射值。
核辐射对人和生物的伤害,与核辐射的剂量、人们暴露于核辐射的时间以及核物质的半衰期有关。具体而言:
当短时辐射量低于100毫西弗时,对人体没有危害;
短时辐射量在100到500毫西弗时,末梢血管淋巴球减少;
短时辐射量在500到1000毫西弗时,恶心呕吐,白血球减少;
短时辐射量在2000到4000毫西弗时,产生射线疾病,如骨髓和骨密度遭到破坏,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极度减少,有内出血、呕吐、腹泻等症状;
短时辐射量大于4000毫西弗时,危及生命。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能量石”的辐射对人体有害,那我们做X光、CT检查之类的的医疗照射,会不会也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呢?
从下图可以看到,一方面医疗照射的辐射量是在安全范围内的,另一方面,还会通过控制每年放射性检查的频次、局部检查时穿戴铅衣防护、合理设计分期多步的照射治疗方案等方式进一步保障。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
身边的放射性无处不在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辐射值超标确实会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我们也不必一提“辐射”就为之色变。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电离辐射可以说是几乎无处不在,只是有些对我们而言无关痛痒,有些帮助我们生产生活,也有些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健康。
放射性物质从来源上可以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类:
天然放射性核素——来自宇宙的产物
在广袤的宇宙中,很多天体中还在持续发生着核反应,例如离我们最近的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核反应炉。这种宇宙诞生之初就存在的古老的“炼金术”将最小、最轻的氢碰撞揉捏在一起,不断地组装成为更大更重的核素,源源不断地生产新的核素,同时也抛出大量由高能粒子、电磁波组成的宇宙射线。
这些射线携带大量的粒子和能量,有些将新的核素直接射入地球,有些与大气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核素,这样地球就有了来自宇宙的源源不断的核素供应。这些核素随着空气和水的循环,遍布自然界的每一个角落,包括生物体内。其中带有放射性的核素与原本就在地球上的放射性核素一起成为了天然放射性的促成部分。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在第一部分中提到的:“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公众每年在天然本底辐射……”,我们生活在自然界中,时刻受到这些天然辐射的照射,也参与了这些放射性核素在自然界中的流动,因此这种
生活环境中产生的辐射又被称为“天然本底照射”。
图片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辐射-影响与源》,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