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又又又有人假冒国企了!
11月23日,一国企发布紧急声明称,近日接到反映,有不法分子假冒该公司员工,以“工程项目部主任”名义参加活动,冒充该公司名义签署合同,编造该公司领导出席活动信息。
事实上,假冒国企早已是一个普遍现象。除了“真国企的假员工”,更难被发现的是“假国企的真员工”。
截至2023年4月,国资委累计公布的假冒国企名单就有823家企业。基于此,我们试图回答:这些企业到底是如何一步步突破审核、包装自己、诓骗到所有人的呢?它们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风险?
如何让人相信自己是一家国企?
要伪装成为一家国企,最先需要在名字上让人信服。
对公布的823家假冒国企的名称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些企业最喜欢以“中”字为名。
要么直接以“中国”开头,要么取名为“中x”或“国x”,比如“中建”“中铁”“中工”“国储”“国创”“国电”。同时,企业名称中间的修饰词部分最喜欢提及“科技”“能源”“投资”等,后缀往往叫“有限公司”“集团”“分公司”,给人一种“高大上”的错觉,十分具有迷惑性。
不只是名字,假冒国企在行业的选择上也颇有“心机”。在823家假国企中,最多的行业是建筑、科技以及能源,这些都是普遍意义上国企的涉足范围。比如电力、热力等能源行业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而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普遍涉及新能源技术开发,是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不止于此,如果往下细究,可以看到这些假冒国企在注册资本和资质上,看上去都很“靠谱”。在体现公司承担风险能力的注册资本方面,有超过六成企业的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及以上。而根据天眼查对于企业的分类,5000万元及以上已经是大型,甚至是超大型企业了。更有部分假冒国企,手握国家级和省级的建筑业资质和勘察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