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般的经验,战争电影往往习惯于全景式展示战争的规模和强度,而这次,张艺谋导演一反常态,把焦点对准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个5班。
01 代入感强,感受”真“
故事围绕5班8个人展开,每一个陌生的面孔都在言语和行动中逐渐清晰。
正是因为有了鲜活的人物,所以整部电影的代入感尤其值得一提。
自己和大勇就分别找到两个地方蹲守,等到美军射击诱饵的时候,他和大勇就可以根据美军的射击方向,确定他们的位置,然后射杀他们。
多么精彩的桥段啊,但是你也可以想象这又是多么的危险,所幸在这里,5班的四名战士都安全过关。
最终,大勇凭借谨记班长的那句教诲:“见火再敲,后发制人”,成为了活到最后的猎手。
如此高密度的情节推进,更加考验导演对于电影本身的把控能力。
02主题明确,细节还原“真”
如何使用出色的声光影,来还原残酷战场上的一个点,由这个精彩的点带出整个面,我们可以想象一个5班,尚且有这么多无名英雄,为了家国奋勇而战。
因为聚焦,所以战场中的细节直接拉满,张艺谋对战争细节的把控尤见功力。
其实在大导演和大制作的加持下,近些年主旋律的电影也是越来越好看了,真实性和艺术性能够做到很好的融合,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战争是极端残酷的,狙击手之间的战争更加的残酷,上一秒还跟你交谈的战友,下一秒就阴阳两隔,你甚至没有时间悲伤,因为牺牲总在发生。
同时,网评也有一些很棒的观点,我看到有人说我们应该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战争片并非爽片,不是那种可以吃着爆米花当成娱乐来观看的。
虽然这部电影的演员们都是面生的,但不得不说,这些新人演员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表演不浮夸,长相质朴清秀。
03 虚实相生,传承相连,让人共鸣
这部电影的导演和电影本身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暗线联系。
电影的主角是两代两位狙击手的意志传承,片名指的是两个合二为一的狙击手,也是一个有一条心、一条命、一份责任的班,是一个继承了5班所有人姓名和使命的连,更是一种口口相传的智慧和共同坚守的精神和记忆。
那在影片外,导演除了张艺谋,还有她的女儿张末,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传承呢?导演张末说,要展现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这部电影确实做到了。
正如那个经典的主题,逝者活在后人的记忆中,而对死亡的恐惧,对逝者的追思是人类的本性,也是最能唤起观众的本能共鸣。
再比如,我们知道这部影片是根据张桃芳的《英雄故事》改编的,原本以为他是一个个人主义的英雄,但是看了你就知道,这是一个群像故事,把很多志愿军狙击手的故事融合在了一起。
还有5班战士说的都是四川话,这是因为志愿军中川兵占了很多,在这里用方言更能感染人。
最后不得不夸一下,这部影片是实景拍摄,演员们冻得脸都青了眼,睫毛、胡子、头发上都挂着冰霜,拍摄时候在雪地里长时间地趴着或者滚来滚去,真的是非常敬业。
就是因为这样,给大家带来了非常真实的感觉,仿若身临其境。
当主旋律转成了调整焦距,焦距于微,尽心做好每一步,每一个故事不走廉价煽情、特效堆积、狂轰滥炸的捷径,大故事里有真实的人物形象,化繁为简,返璞归真,这些才是最打动人,最能反映人情怀的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