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吃饭、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拐杖 社区养老有多“潮”?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3亿多,让老人们安享快乐幸福的晚年生活,是每一个家庭的愿望。“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完善城乡养老服务网络。
眼下,各地正在探索社区养老的新模式,让老人们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来看总台记者的一线见闻。
江苏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上午八点左右,当记者来到位于连云港市老城区的这个社区邻里中心,一场迎新年的文艺节目在紧锣密鼓地排练。
葵花社区里,60岁以上老人有1072名,占到了全部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而几年前,社区里甚至没有一个供老人活动的固定区域。

连云港海州区葵花社区居民尤新蓉:退休以后,在家不知道做什么,除了刷手机,在家柴米油盐做做饭,就没什么事做了。
葵花社区遇到的难题,在全国并不少见。面对养老需求旺盛和服务制度,把机构的专业照护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便捷享受助餐、助浴、助医等服务。经过实地调研后,葵花社区决定优化部分社区资源,建设一个老幼共托中心。

连云港海州区葵花社区党总支书记陈秋玲:正好我们幼儿园有一些闲置的空间,我们与幼儿园协商,将此处打造为老人和孩子共同活动的场所。改造费用是由爱心企业和政府各出一部分。

2024年6月,葵花社区老幼共托中心正式运营,1200多平方米用于2到6岁孩子们的活动场所,800多平方米被改造成供老人活动的区域。不仅有社区食堂,还有康养室、书法室、多功能室等,经常举行公益课堂和文艺活动。
![绿达之家网[Lvda56.com]](http://cn.lvda56.com/file/upload/202109/06/18113481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