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时尚就是上身基础,下身就不基础。”在刚刚过去的双11,出现了更权威的口诀:“衣服基础,吊牌就不基础。”很多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自己买到的衣服吊牌快跟衣服一样大了,一片摞一片就像挂了一本杂志在上面。这并不是个例,许多消费者发现女装的吊牌开始刮起了“越做越大”的风,有的大到能当餐垫,硬到能防身。
有消费者调侃:“以前买衣服看款式,现在买衣服得先掂量一下吊牌的负重能力。”这些吊牌的存在感如此之强,以至于有人戏称其为“衣服上最沉重的配饰”。在这背后,是整个女装行业在高退货率与消费信任之间的艰难平衡。当消费者购买女装和商家处理退货都变成一个技术活时,我们不禁要问:女装为啥这么难搞?这场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究竟何时才能停止?

如果你参与了刚刚过去的双11,可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女装讨论焦点除了参差的版型和面料,还有越做越大的“巨无霸吊牌”。最典型的莫过于鲜艳底色上印着“拆除不退不换”几个醒目大字的吊牌,挂在衣服上仿佛二人转演员手里的手绢,旋转跳跃间让人想不注意都难。有网友惊叹:“路过都能(用吊牌)随机扇飞一个路人。”

不少网友感叹,“究竟是怎样的退货经历,商家才能做出这么令人绝望的巨型吊牌。”吊牌作为“防退神器”的历史由来已久,早期吊牌是服装人展现匠人精神、留下传世之作的象征。19世纪中期,高级时装之父查尔斯·弗雷德里克·沃斯为了防止作品被抄袭,首创在服装上缝制个人标签,现代意义上的吊牌诞生了。

电商时代的吊牌则是买家和卖家的智斗产物。负责制作服装吊牌的盛特莱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杨见证了这场变革。他说,“这种巨型吊牌是我们首先开创的形式,最开始我们只是在尺寸上做文章,后来发现光是大还不够,还得‘难拆’。所以我们从简单的四合扣升级到现在的粘贴式防伪标签,就是因为总有消费者能找到破解方法。”
![绿达之家网[Lvda56.com]](http://cn.lvda56.com/file/upload/202109/06/18113481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