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外媒报道,世界多地的冲突提升了美国军火制造商的利润。美国军工企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近期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销售额为186亿美元,同比增长8.8%;每股收益为6.95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6.38美元。基于此,该公司将2025年销售额预期从7月份预测的738亿至749亿美元之间,上调到743亿至748亿美元之间。
同为美国军工巨头的诺斯罗普·格鲁曼及雷神技术也都根据各自三季报上调了业绩预期。诺斯罗普·格鲁曼每股收益7.67美元,远超预期的6.46美元;雷神技术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达225亿美元,远超市场预测的212.7亿美元。
美国军工巨头三季度财报普遍超出预期,背后的主要驱动力是当前全球局势动荡,军事冲突不断,军备竞赛和军费开支普遍上涨且持续加剧。美国整体军费开支在最近几年一直处于攀升状态,同时美国也在向其盟国施压,要求增加军费并购买美国武器。当前美国盟国的自主力较弱,不得不通过购买美国军备来获得安全保障。大国地缘政治竞争也呈现出令人担忧的态势,这客观上使得美国军工巨头更易于获利。
军工巨头强劲的财务表现增强了其在美国国内政治中的游说能力与话语权。这些企业在各州布局,关系到当地民众就业和选民投票倾向,从而为其影响内外政策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也导致美国在内外政策上呈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特征,使其政策更倾向于推动军工产品销售,进一步强化了美国在全球事务处理中的“好战”角色。
美国政府近期极力打造的所谓“和平缔造者”形象与其军火大卖之间存在反差。外部世界的动荡、危机、分裂和对抗很多时候是美国政府响应军工企业诉求的政策所导致的,这反过来又使得美国军工企业在对外销售和盈利方面表现不俗。美国外交政策的军事化已经不是秘密,某种程度上,军工复合体绑架了美国的对外政策,让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更多以好战者的形象出现。所谓的“和平缔造者”标签更多是用于政治宣传,与现实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