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活在地下,它们的基因点了这些“技能树” 演化神工揭秘生存密码。在我们脚下的黑暗世界里,生活着一群神秘的“地下居民”。它们从未见过阳光,却在永恒的黑暗中繁衍生息;呼吸着稀薄的空气,依然活力充沛。这些地下哺乳动物用爪子日夜不停地挖掘,在坚硬的土层中开辟自己的家园。
最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胡义波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团队首次揭示了这些地下哺乳动物的生存奥秘。通过对四种典型地下哺乳动物的研究,他们发现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动物在基因层面选择了相同的生存策略。支撑它们地下生活的主要力量来自于亿万年进化历程中对自身基因的精妙改造。
地下哺乳动物面临的环境极为恶劣:没有光线,氧气只有地面的一半,二氧化碳浓度高得惊人。每天的任务是挖土,这需要耗费大量体力,还要面对各种病菌的威胁。从中华竹鼠到裸鼹鼠,再到盲鼹鼠和土黄鼹形田鼠,这些动物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大陆,属于不同的动物家族,却都选择了地下生活。
为了适应这种极端环境,它们演化出了许多特殊装备。眼睛变得很小甚至完全退化,耳朵也缩小了,四肢变得异常粗壮有力,牙齿特别坚硬。然而,这些变化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生存密码藏在基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