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14日起,美国对所有挂靠其港口的中国公司运营船舶、中国企业制造的船只以及任何与中国相关的船舶征收额外停靠费用。这一举措显著增加了中国航运企业的运营成本,引发广泛关注。
作为反制措施,中国自10月14日起同步实施类似政策,对挂靠中国港口的美国相关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该措施效果已初步显现,部分美国船只开始调整航线规划,尤其是豪华邮轮领域率先出现变动。例如,取消原定上海行程的美国豪华邮轮“RIVIERA”号,其决策直接源于对高额特别港务费的规避需求,此举引发邮轮乘客强烈不满,也折射出反制措施的实际影响力。
特别港务费的计算标准与船舶净吨位密切相关。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告,涉美船舶2025年的特别港务费为400元/净吨,之后逐年提高,到2028年升至1120元/净吨。以“RIVIERA”号为例,其单次停靠上海港需缴纳特别港务费约1167万元;若全年按政策上限5个航次计算,总费用将达5835万元。待2028年费率调整后,全年费用更将飙升至1.63亿元。对邮轮运营企业而言,这笔费用构成沉重负担,直接冲击其成本控制体系。
从全球邮轮市场格局看,全球三大邮轮公司全部是美国公司,它们掌握大量航线和客户资源。中国市场对它们具有战略意义: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消费升级使其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邮轮旅游市场之一;另一方面,国际邮轮航线规划中,中国港口作为亚洲航线的重要挂靠点,对吸引欧美及东南亚游客具有关键作用。因此,中国对美相关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的反制措施,对美资邮轮公司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