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45年,23岁的杨振宁作为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赴美留学,1948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1949年加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1954年,杨振宁与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被后人称为“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革命性思想,并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共同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我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很多年自己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这种心理作用。
杨振宁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他发现了一维量子多体问题的关键方程式“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统计物理和低维量子理论研究的新方向,促成了量子群这一数学新领域的兴起。他在粒子物理、场论、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等物理学多个领域取得的诸多成就,对推动这些领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杨振宁毕生心系家国,1971年他首次回新中国访问,掀起大批华裔学者访华热潮。此后数十年,访学交流、资助学者、科研搭台,杨振宁为促进我国科教事业发展奔走献策。1997年清华大学成立高等研究中心,杨振宁应邀担任中心名誉主任,并于1999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他致力于人才引育和学科建设,借有生之年倾毕生所学,帮助清华大学发展,报强国之志,圆强国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