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领域,日本科学家屡获诺贝尔奖,背后隐藏着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严谨的研究态度。最近,本庶佑成为第26位荣获诺贝尔奖的日本人,同时也是第5位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日本人。日本已超越德国、英国和法国,紧随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23个奖项为自然科学类。
日本科学家能够连年斩获诺奖,得益于政府对基础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自1995年通过《科学技术基本法》以来,日本制定了多个五年计划,持续推动科研发展。最新的《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16—2020)》提出了未来10年的宏伟目标:将日本打造成为“世界上最适宜创新的国家”。
许多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都拥有美好的童年回忆,他们热爱自然、热爱阅读,并受到父母的重要启蒙和引导。这进一步印证了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对科学家培养的重要性。例如,201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隅良典强调了幼年时期接触大自然的重要性。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下村修也表示,他从事研究是出于对水母发光奥秘的好奇心。同样,1973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江崎玲于奈认为,幼年时期对自然的好奇心是至关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
尽管日本是一个岛国,地理条件有限,但日本人对自然环境的亲近感和自豪感根深蒂固。日本教育体系注重生活体验与多样化课外活动,学校非常重视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与西方相比更加注重感性与直觉的培养。科学研究需要感性和直觉的驱动,而这些特质在孩子们玩得满身是泥的少年时期得到最佳培养。推动教育与现实紧密相连的众多教育实验也是日本教育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