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医疗论文造假背后的隐情 晋升压力下的无奈选择。医学论文代写现象在社交媒体上屡见不鲜。一位“论文代写”人员声称,他们提供纯人工完成的医学相关论文,普通期刊每千字符80元,SCI论文一篇起价5000元。搜索“医学期刊代写”,会发现许多类似的服务,如“提供核心期刊一站式服务”、“主编一对一审稿”等。记者联系了一位“论文咨询”,对方表示只包写不包发表,如果要发表则价格更高。
在医疗行业,花钱请人代写、代发学术论文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今年初,《自然》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过去十年全球机构的学术撤稿情况中,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以超过5%的撤稿率高居全球第一。全球撤稿率前十的机构中有七家来自中国,包括沧州市中心医院、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潍坊市人民医院等。该研究引用英国学术诚信公司的分析称,在撤稿率超过1%的136家机构中,约70%来自中国,其中约60%是医院或医学院。例如,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曾在不到五个月内连续发布十次通报,涉及107篇论文和学术不端事件。
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报了多起医学科研不端案件,涉及数据买卖、图片篡改、内容错误等问题。更荒诞的是,一些医院发表的妇产科论文中出现了“男性子宫肌瘤患者”、“男性高危产妇”等明显违背常识的错误。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一篇论文甚至显示100例妇科样本中有64例为男性。
医学论文为何成为造假重灾区?医护人员为何不惜代价追求论文发表?李佳佳因在规培期间未发表论文未能通过北大医学院的在职研究生复试,第一次感受到科研压力。她在北京某大型三甲医院工作,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一周工作六天,夜班需连续工作36小时,认为在这种强度下兼顾科研几乎不可能。山东省某地级市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张欣也面临类似困境,医生要亲自处理所有临床工作,没有时间和条件进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