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了企业主体责任的重要性。他提到,2016年和2022年青海门源分别发生了6.4级和6.9级地震,尽管第二次震级更高,但由于抗震加固工程建设,倒塌房屋数量减少了95%。他还提到2022年7月重庆山火集中爆发时,民众自发用摩托车运送消防员、水和干粮,筑起了一道防火长城,场面令人感动。
王祥喜表示,2024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十三五”期末下降28.4%,重特大事故起数首次降到个位数,比“十三五”期末下降43.8%。今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各地累计排查重大隐患超过116万项,压实了相关方面责任。他强调,在企业工作过的经历让他深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重要性,因此一方面严格规范安全生产执法,另一方面热情指导服务,支持企业安全发展。
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全社会参与应急管理。王祥喜用三个词介绍了主要做法,并举了三个例子。首先是宣传,广泛普及安全知识。今年1月,陕西秦岭山区路边荒草着火,一名热心群众教科书式组织灭火,成功阻止火势蔓延。这名操着浓重陕西口音的大妈叫王希盈,家住西咸新区。她在国际森林日的应急管理部发布会上分享了经验,赞扬了消防员的英勇行为。
其次是发动,广泛动员群众报告问题隐患。根据群众举报,发现山西一煤矿隐蔽工作面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瓦斯超标且有数十人在井下作业。王祥喜表示,这相当于拆除了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
最后是培育,大力提升群众防灾避险能力。今年6月15日,广东茂名一名村干部半夜发现道路涌水险情,她和其他村干部挨家挨户敲门预警,迅速转移了57名村民,避免了人员伤亡。这名村干部叫刘名芳,家住信宜市贵子镇中和村,被应急管理部作为典型案例予以表扬,并被授予“茂名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去年超过1万户3万人成功避险,得益于灾害信息员和老百姓第一时间发现隐患并组织转移。王祥喜表示,人民群众既是安全成果的享有者,也是安全治理的参与者。未来将继续走好群众路线,大力培育安全文化,筑牢应急管理人民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