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许昌网友狄先生向记者讲述了遇到的糟心事,为了不耽误干活,狄先生目前已花费近万元租车,这笔损失还不知道找谁来承担。
为了证明维修厂报价的合理性,狄先生向记者出示了一份今年3月份的维修记录。记录显示,该车辆在同一个维修厂,更换了同一个零部件——“防撞缓冲包总成”,当时的报价同样是58000元,并且中国人保当时顺利进行了理赔。“才过了几个月,一样的车、一样的件、一样的维修厂、一样的保险公司,为什么上次能赔,这次就不能赔?”狄先生表示无法理解。他还透露,自己的车辆同样投保于中国人保,并且多次在该维修厂进行出险维修,此前从未出现过类似问题。
面对狄先生的质疑,中国人保许昌市分公司分部经理承认,定损前维修厂确实没有擅自对车辆进行维修,但对于零部件价格争议,并未给出合理解释。更让狄先生无法接受的是,该公司给出的最终解决方案是“去起诉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