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检测听力情况的助听器,到医保数据的深度分析、快速结算,如今“人工智能+”的产品赋能各行各业。就在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通过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和全球合作六大重点行动,明确到2027年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社会。“人工智能+”究竟如何加出生活新体验?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总台央视记者张丛婧:这是一个餐饮后厨的场景,智能捕鼠系统可以精准识别和定位到小老鼠的行动轨迹,可以自动唤起智能捕鼠仪,这个设备就会发出小老鼠天敌类似于猫头鹰的声音,还有闪光可以用来驱逐老鼠。这套系统和设备可以用在餐饮后厨里,能够助力提升食品安全。
从餐桌安全到便捷服务,“人工智能+”正以“小切口”解决民生“大问题”。一款内置听力检测算法的助听器,打破传统助听设备的使用局限。
总台央视记者张丛婧:它看起来像一副耳机,但其实是一款智能助听器。戴上之后,就能够智能化检测出听力的受损情况,可以实现自主验配。它不仅听得清,还能够看得见,可以实时把对话转写成文字,实现视觉听觉双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