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映电影《南京照相馆》故事取材于南京大屠杀历史,其中呈现了当年被日军当局列为“不许可”的照片,以及日军刻意摆拍的所谓“亲善照”。作为历史见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陈列的《不许可写真》和“亲善照”,无声控诉着日军的侵略暴行。
△电影《南京照相馆》中的画面
曾被禁止发表的照片
1937年南京沦陷后,100多个日本记者、作家、评论家来到南京,他们中许多人被称为“笔部队”。在日本战时新闻统制政策下,日军在南京暴行的报道和照片被盖上“不许可”的印记,禁止公开发表,以掩盖罪恶。
日本每日新闻社保存有当年被禁止发表的南京大屠杀等战时照片,部分照片刊载于该社1998年发行的《不许可写真》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藏有日本大阪每日新闻社出版的《不许可写真》,并在展厅中展出。
这些照片,有的是日军在押解中国青壮年,有的是日军正在屠杀中国俘虏,还有的是日军正在南京抢劫财物的情景。照片中,凡反映日军暴行的照片,均被盖上“不许可”印章,不允许发表。
日军镜头中的“亲善照”骗局
为了掩盖战争罪行,日军当局对战时所拍摄的照片实行了严格的新闻审查制度。只有加盖“检阅济”印记的照片才可以公开发表。在日本记者镜头中,南京是一片“歌舞升平”的“和平”景象。
△1938年4月1日,日本《世界画报》刊登“南京春景”的照片,以粉饰“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