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猪价格创下年内新低的情况下,行业去产能的序幕已经拉开。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当前生猪产能阶段性偏高。为避免生产大起大落和价格大幅波动,计划实施生猪产能综合调控,引导调减约100万头能繁母猪。
中国养猪网数据显示,8月10日国内生猪价格为13.77元/公斤,环比、同比分别下跌约8.3%和33.6%。生猪行业正在加速落实“反内卷”政策,旨在通过减少母猪数量、控制二次育肥、降低体重来调整产能。然而,目前猪肉供大于求的情况尚未得到明显改善,加上夏季消费淡季的影响,导致猪价持续低迷。上市猪企7月份的生猪销售收入普遍出现两位数的同比下降。
能繁母猪是远期生猪产能的核心指标,因此本轮控产减产以稳定猪价可能是一个长期任务。市场分析认为,国家通过实施生猪产能综合调控,将促进生猪市场逐步摆脱周期性困境,迈向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未来,具备强大成本控制能力和现金流管理能力的规模化上市猪企有望实现更高的利润水平。
能繁母猪存栏量直接影响10个月后的商品猪出栏规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043万头,接近正常保有量的上限。这意味着下半年及明年春节后,生猪出栏量将显著增加。从现在开始调减能繁母猪产能,调控效果将在10个月后显现。
在国内猪肉需求疲软而供给充足的背景下,年内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尤其是进入7月消费淡季后,猪价进一步下滑。截至8月10日,生猪价格为13.77元/公斤,较年初累计下跌约13.9%,跌破全行业盈亏平衡线。
某农业分析师表示,距离“金九银十”尚有一段时间,猪肉消费淡季可能会使猪价继续震荡。政策保持长期调控方向,有助于生猪行业朝着自律—监管加强—纠偏—稳定的路径发展,行业将从单纯追求出栏量转向价值导向,具备成本与资金优势的头部企业将受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