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质量报告丨赔本赚吆喝外卖大战“卷”坏商家 官方出手“反内卷”保护餐饮业
今年4月以来,各大外卖平台掀起了激烈的“补贴大战”,纷纷推出高额优惠券吸引用户下单,各平台订单量一次次破了纪录。表面看,这是一个消费者得了实惠,商家也能多卖货,好像两全其美的好事儿。然而,不少餐饮商家反映,这补贴战打起来后,钱没多赚不说,反倒让店里的日子更难了。来看记者的调查↓↓↓
外卖大战中,奶茶咖啡是主战场。这家位于宜昌城区核心商圈的茶饮店,主营堂食。以7月21日一笔19.4元的饿了么订单为例,扣除商家承担活动款9.5元、技术服务费1.05元、配送服务费2.9元以及其他费用0.9元后,实际收入仅为5.05元。据店长介绍,一杯奶茶的成本需5到6元,参与补贴后,入账的收入几乎与成本持平。
在安徽合肥某商场内的一家甜品店,过去一个月,这家店在京东平台总计销售超过400单。
合肥甜品店店长马龙:整个7月份我们在京东的营业额是11207元,实际营业收入只有6082元。
店长告诉记者,甜品成本加外卖打包的包装,本钱要占到45%左右,按7月份京东的订单量来算,需要5043元,实际收益仅为1039元,如果算上店面租金和人工成本,7月份外卖订单的收入,处于亏本的状态。
参与补贴,利润却被大幅压缩。不参与补贴,订单量则会被参与活动的商家分流。同样进退两难的还有经营粤菜馆的叶瑶,她的店铺主打广式烧腊,兼营堂食与外卖。上午十点半,还没到饭点,店铺就已经接到了五六笔来自美团的外卖订单,店员们忙着备餐出餐。然而,这番忙碌的场景却让叶瑶直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