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拍了不少,我看过很多,有些感想。老一代导演的作品更像纪录片,注重真实。而一些中生代导演拍摄的南京大屠杀题材影片,有时会刻意加入侵略者的人性情节,让人感到不自然和困惑,仿佛是在破坏整体氛围。
相比之下,新生代导演拍摄的《南京照相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部电影从小处着手,展现了日本侵略者的面貌,既保留了历史的真实性,又增强了故事的代入感。那个时代的日本社会普遍具有法西斯倾向,即便不能说没有好人,但整体上确实如此。就像现在的以色列,虽然也有好人,但基本盘仍是法西斯主义。
对于这样的侵略者,硬要从中找出一个好人来,意义何在?这背后的想法无非是试图让观众对侵略者产生理解。然而,法西斯主义者和侵略者真的需要我们的理解吗?他们连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等有大量证据证明的历史事实都不承认,甚至还在参拜那些战死的法西斯分子,我们有什么理由去理解他们的行为?
我希望看到更多像《南京照相馆》这样深入揭露侵略者罪恶本质的电影,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反思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根源,彻底根除军国主义的影响。日本对当年的侵略战争反思得不够彻底,而我们有些人却对这类真正思考战争的艺术作品表现出极大的反感,与犹太人群体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对于美化法西斯侵略的行为,国家应该考虑立法进行制裁。如今的新生代导演如郭帆、饺子、申奥等人,走出了不同于西方影响的独特道路,赢得了票房和赞誉。民族特色才是走向世界的关键,在电影艺术领域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