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飞行器控制、制导
与仿真学界的泰斗
创造过两个“中国第一”
成功研制
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
中国第一台歼击机飞行模拟机
他就是文传源
文传源早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航空工程系,1952年从华北大学工学院调入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57年,文传源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为祖国研制无人机。谈及这一想法的缘起,文传源激动地回忆:“旧中国大学几乎没有科研基础,受到侵略也无力还击。新中国成立后,我和同事们想要发挥专业的作用,在科研上为祖国尽一份力。”
面对无资料、无经验、无设备的困境,文传源和师生们开始草拟技术方案和研制计划。1958年6月29日,北航成立无人机研制指挥部,开启科研攻关,目标是当年国庆之前要让无人机上天。
当时,无人机有自动着陆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等十二个大系统有待研制,作为总指挥的文传源就带领大家一步一步推进。那段时间,繁重的任务使文传源的体重从53公斤迅速下降到44公斤。
为确保万无一失,大量的试飞必不可少。试飞时,地面安排有保障人员,机上有飞行员和文传源等主要设计人员。试飞时常伴随着风险,文传源曾回忆:“有一次起飞,本来设置为无人驾驶模式,飞机应该按直线滑行升起,但它突然变成螃蟹走路一样,横着出去了,我们赶紧让切换成有人驾驶模式,飞机这才平稳下来。要是处理不及时,现在想想,还是后怕……”
功夫不负有心人,数百次测试之后,飞机的可靠性终于得到保证。
1958年10月1日当天,“北京五号”无线电引导着陆正式试飞基本成功。这是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之后,又历经五个月的试飞、调整、修改,次年二月,“北京五号”验收试飞圆满收官。
△“北京五号”试飞时,飞行员在地面操控无人机翱翔天空
1975年,北航成立歼-6飞行模拟机总体设计组,文传源任组长。他协调全国40多个协作单位,历经八年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中国第一台歼击机飞行模拟机研制,并顺利交付空军使用,由此填补了中国飞行训练的空白。
文传源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学科的带头人及奠基者,在进行科研任务的同时,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