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互联时代,手机、智能穿戴设备以及各种办公自动化设备使沟通协作高效流畅、信息传递瞬息千里。然而,它们在带来高效便捷的同时,也暗藏巨大的安全保密隐患,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个人隐私乃至国家秘密面临被泄露和窃取的风险。
智能手机变“泄密黑洞”
普通手机不具备保密性,攻击者可以通过在手机中植入间谍软件采集用户短信、通话记录、位置信息等敏感数据,甚至可以利用手机固件和系统漏洞直接远程接管用户手机。
案例:2022年5月,某外国政府宣布,其政府首脑和高官的手机遭受“飞马”间谍软件攻击。这款软件只需向目标手机发送一条空白短信,便能利用系统漏洞轻松入侵操作系统,获取手机中的所有隐私信息,还能悄悄开启手机摄像头和麦克风,进行实时窃视窃听。
智能穿戴设备变“窃密探头”
智能穿戴设备一般具有拍照、摄录、定位、无线联网等功能,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与社交软件、支付软件等应用程序关联,相关数据会自动上传到云端服务器,易遭到攻击者窃取。
案例:2025年1月,据法国《世界报》报道,一些法国水兵在布雷斯特长岛海军基地使用“斯特拉瓦”健身App记录自己的运动情况。这款健身App即使不与手机连接,也能记录运动轨迹。在默认设置下,用户的运动数据可以被任何人看到。“有心人”则可根据这些水兵的跑步记录估算出核潜艇每次进出港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