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的陈先生急匆匆地前往医院,想要拔掉卡在喉咙里的鱼刺。然而医生检查后并未发现鱼刺,反而在喉镜下发现了肿物,怀疑是肿瘤。陈先生难以置信,他平时很少感冒,不痛不痒,怎么会长肿瘤呢?
陈先生走进奉化区中医医院耳鼻喉科王文燕医生的诊室,声音沙哑地表示中午吃鱼时卡了刺,现在喉咙痛得厉害。王文燕仔细观察他的咽喉,在间接喉镜下没有发现鱼刺,但会厌肿胀明显,表面有肿物隆起,声门完全不可见。王文燕建议进一步检查,但陈先生坚持认为是鱼刺作祟。增强CT检查结果令人心惊:会厌左侧壁肿物占位,高度怀疑是肿瘤。
拿到报告时,陈先生愣住了,再次表示自己平时连感冒都很少,不痛不痒,怎么就长肿瘤了?幸运的是,肿瘤尚未转移,经过及时干预,陈先生的工作生活已回到正轨。
该院耳鼻喉科主任孙军达指出,喉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尤其是声门上型肿瘤,早期症状和“上火”、慢性咽喉炎等相似,极易被忽视。例如咽部异物感、吞咽轻微刺痛、干咳、清嗓频繁、非持续性嘶哑等。当肿瘤长在声带时,因为有声音嘶哑会立刻引起警惕;如果藏在会厌等隐蔽位置,可能仅表现为轻微不适,甚至不痛不痒。他建议,年龄大于40岁,出现上述症状且经过规范治疗并无好转,并且病程持续两周以上时,需要引起重视和警惕,及时进行全面细致的喉镜及相关检查。
早期喉癌5年生存率超过90%,而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差。孙军达经常遇到害怕喉镜检查而拖延病情的患者,其实现在的喉镜技术非常成熟,表面麻醉后基本无不适,3分钟就能完成。电子喉镜检查可发现微小黏膜病变,高清成像精准锁定可疑组织,而且门诊就可以操作,医保覆盖。
孙军达还介绍了喉癌的高危因素,包括长期吸烟、长期饮酒、既往有声带白斑或喉乳头状瘤病史、空气污染、长期接触化学烟雾、生产性粉尘、废气、放射性物质、EB病毒感染以及体内微量元素缺乏等。他特别提到,40岁以上吸烟饮酒人群、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的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喉镜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