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中国消费市场进一步释放出强劲活力。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14.67亿人次,日均2.93亿人次,同比增长8.0%,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客运量“全线升温”。商务部的监测数据则显示,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3%。出行与消费的“双热”不仅点燃了假日经济,更让人们从中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广阔纵深与巨大潜力。
过去传统的旅游热门地毫不意外地再现“人从众”场景,不少人则选择“反向出行”,小城旅游成为消费新亮点。除了5天接待游客224万人次、卖出卤鹅29万只的重庆市荣昌区,安徽铜陵、江西宜春、内蒙古通辽等非传统热门城市也迎来客流高峰。数据显示,5月1日至4日,安徽铜陵住宿餐饮抖音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491%,江西宜春、安徽宣城订单量增长超3倍,江西上饶、内蒙古通辽、海南陵水等地也实现170%、169%、147%的同比增幅。携程发布的《2025“五一”大数据预测报告》显示,“五一”假期县域市场旅游热度同比增长25%,增速高出高线城市11个百分点。
2025年5月5日,旅客在江西南昌站出行 图源:IC photo
从前两年的“村超”“村BA”火爆“出圈”,到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意外走红,再到如今的荣昌、通辽等,越来越多的小城逐渐走到文旅舞台的“C位”。中国幅员辽阔,有无数个过去默默无闻的小城正在迎来新的机遇,而基础设施的完善为那些机遇的随时落地提供了现实支撑。比如,互联网视频平台助力中小商户精准触达消费者,促成了小城经济的“弯道超车”;高铁网络的发达、电动汽车的普及,让“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可能。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正从一二线城市向更广阔的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扩散,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成效显著,这也折射出中国内需市场的广度、深度与多层次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