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乌克兰政府公布了与美国达成的矿产协议意向备忘录。备忘录中特别提到乌克兰自愿放弃世界第三大核武器库。自从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近20%的苏联核武库,成为世界第三大核武国。随后,乌克兰开始了分阶段弃核进程。在与美国的矿产交易谈判中,再次提到“自愿放弃”,乌克兰希望通过这一举动换取什么?
冷战期间,苏联为对抗美国,在乌克兰部署了大量核基础设施,包括导弹基地、核弹头储存设施和核研发机构。到1991年苏联解体时,乌克兰境内有约2000件战术核武器和1900枚核弹头。这些看似保障国家安全的“王牌”逐渐成为乌克兰难以承受的负担。维护庞大的核武库需要巨额资金,对于刚独立且财政状况薄弱的乌克兰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此外,美俄一致要求乌克兰弃核以避免扩散风险。俄罗斯曾发出“断绝提供燃气”的警告,而美国则开出高额援金换取乌克兰弃核。更重要的是,乌克兰虽拥有核武器,但发射密码和指挥权仍由莫斯科掌握。
事实上,早在1991年,美国和苏联就签订了“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苏联解体后,1992年5月,美国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在里斯本继续谈判,签订了补充条约“里斯本议定书”。根据议定书,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三国将核军备的管理权转移至俄罗斯。1994年12月,乌克兰、美国、俄罗斯和英国在布达佩斯签署《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标志着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正式生效。1996年,乌克兰将所有战略核武器移交至俄罗斯。2001年,乌克兰销毁了位于佩尔沃迈斯克的最后一口核导弹发射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