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从事IT行业,当晚下班后享用了妻子准备的海鲜大餐,还配上冰镇啤酒。不料深夜突发剧烈关节疼痛,痛不欲生。妻子急忙喊邻居帮忙,将他送进福建省老年医院。经诊断,小李被确诊为急性痛风发作。
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该院内分泌科吕琦副主任医师指出,随着气温攀升,市民开启“夜宵+啤酒”饮食模式,导致近期痛风患者数量骤增。“海鲜+啤酒”的饮食组合堪称痛风催化剂。海鲜中的高嘌呤与酒精的双重作用,可在短时间内显著提升血尿酸浓度。4月20日是世界痛风日,数据显示,我国痛风的患病率为1%-3%,且这一数字仍在持续增长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尤为突出。
痛风发作的“幕后推手”——高尿酸血症已成为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后的“第四高”,正呈现年轻化趋势。针对痛风防治,吕琦提出“三级管理”策略。含糖饮料对尿酸的促进作用常被忽视,研究显示,每日摄入500ml含糖饮料,高尿酸血症风险增加35%。吕琦建议采用“替换疗法”:用低脂乳制品替代红肉,以淡茶替代甜饮,选择樱桃、草莓等低果糖水果。
目前,小李经规范治疗已康复出院。吕琦提醒,痛风虽无法根治,但通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80%患者可实现临床治愈。随着气温上升,市民尤其是高危人群应特别注意避免“海鲜+啤酒”的高危组合,出现关节突发剧痛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