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关税不利于通信行业的发展 地缘政治挑战加剧!4月10日,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6G不仅要在5G和其他无线技术难以支持的特殊场景中证明其不可替代性,还要在大众消费刚需和大量工业应用场景中证明其有效性和经济性。
在媒体对话环节,邬贺铨分享了他对5G向6G转变的看法。从1G到4G,通信技术发展较为顺利,技术路线清晰,但进入5G时代后情况发生变化。他提到,面向消费应用和行业应用之间存在巨大差异,通信技术从满足共性需求迈向应对个性挑战的新阶段。尽管5G总体上下载速率比4G快七八倍,用户感受并不明显,工业应用也未达到预期。这为6G的发展提出了六大挑战:如何应对消费应用领域的不确定性、平衡行业应用投资回报与严苛要求、满足空天地一体等新场景、适应网络架构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实现人工智能与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统一国际标准问题。
邬贺铨认为,6G研究在生态和环境方面与5G有很大不同。6G要真正开展新的应用场景,如人机物互联、天空地协同、通感算融合、云边端协同、内生安全、泛在性连接、可信普适性服务、绿色化等目标,需要很大的创新才能支撑。他还强调,通信应在融合和支持行业中发挥作用,不一定非要引领。通信本身服务于新型工业化,将加速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在AI时代,结合AI与5G、6G将为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关于地缘政治给通信行业带来的挑战,邬贺铨表示,某些国家设置障碍,对产品断供并征收高额关税,不利于行业发展。由于国际竞争,6G面临标准分裂的风险,希望通过全球6G大会促进标准统一。
对于6G最值得关注的战略性特征,邬贺铨解释说,6G不仅要满足小众特殊场景的需求,还需要满足大众刚需。例如,6G应使传统业务更便宜、更快、更安全、更可靠。同时,6G终端将成为AI终端,带来新的用户生成内容能力,推动信息消费及新一代换代潮。此外,6G还将在工业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机器视觉、自动遥控、远程控制、远程巡检等应用。
最后,邬贺铨希望此次大会能在促进全球6G统一标准、频谱统一、供应链统一和市场统一方面凝聚共识。他认为,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克服6G面临的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