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将迎来本年度最大的一弯蛾眉月。如果天气晴好,当天傍晚日落后至月落前,公众能看到一弯似柳叶新裁般的月亮悬挂夜空。
什么是蛾眉月?天文科普专家解释说,人们在地球上能看到月亮呈现周而复始的圆缺变化,这一现象称为月相,平均变化周期是29.53天。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连线的夹角为45度时,我们看到的月相就是蛾眉月。蛾眉月分为新月蛾眉月和残月蛾眉月。新月蛾眉月一般在农历初三、初四前后的黄昏时分出现,亮面朝西,像一个反写的英文字母“C”;而残月蛾眉月则在农历二十五、二十六的黎明前出现,亮面朝东,呈“C”状。唐代诗人白居易描写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就是新月蛾眉月的景象。
所谓“年度最大蛾眉月”,指的是月相为蛾眉月时,月球同时运行至近地点附近,此时蛾眉月的视直径较大。通常蛾眉月出现时,月亮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公里,而今年4月1日“最大蛾眉月”出现时,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约为36.3万公里。
由于农历乙巳蛇年是农历闰年,有13个月份,因此蛾眉月会出现13次。4月1日的蛾眉月是13次蛾眉月中离地球最近的一次,也是2025年度离地球最近的一次,其视直径比最小蛾眉月大10%以上。专家建议,当天公众可选择日落时分,向西南方向观测,此时月亮较为明亮,即使在城市中也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