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流感中心近期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显示,甲流仍占大多数,为检测到的流感病毒阳性标本99%以上。然而,甲流比例有所下降,乙流占比上升。2025年第7周(2月10日至2月16日),全国共检测到4471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其中4430份为A(H1N1)pdm09,20份为A(H3N2)。剩下的21份为B(Victoria)系流感毒株,约占检出阳性标本的0.5%。在第6周(2月3日至2月9日),B(Victoria)系流感毒株则占检测到的流感病毒阳性标本0.4%。
“甲流和乙流同时感染”现象受到更多人关注。社交媒体上也有患者分享自身甲流乙流叠加感染的情况,此前有41岁媒体人因甲型流感合并乙型流感引发多器官衰竭离世。多位临床专家表示,甲流具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和广泛的流行性,临床症状可能更严重;而乙流感染范围相对较小,多为局部流行。尽管有甲流合并乙流导致重症的案例,但二者同时感染并不普遍。治疗策略上,甲流与乙流合并感染与单纯甲流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差异不大。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透露,本次流感流行季前期以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主要流行株,乙型流感病毒占比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攀升,甚至部分省份乙型流感病毒占比超过了甲型流感病毒。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程璘令介绍,甲流具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易于较广泛的流行,且临床症状可能更为严重;相比之下,乙流的感染范围相对较小,多是局部地区内小规模流行。
尽管有甲流合并乙流导致重症的案例,但二者同时感染的情况并不普遍。交叉免疫力有限,感染甲流后产生的免疫力对乙流不能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此外,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即使感染过一种亚型的流感病毒,仍有可能感染另一种亚型的流感病毒。免疫力下降时,如果身体抵抗力下降或没有接种过疫苗,更容易感染另一种亚型的流感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