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一期项目总投资718.6亿元,规划总面积约为49.2平方公里。规划飞行区等级为4F级,建成后旅客吞吐量将达到9000万人次/年以上,货物吞吐量达到200万吨/年,飞行起降达到75万架次/年。新机场将建设两纵一横3条跑道,东西跑道间距2400米,为国内最宽。设计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0万吨、飞机起降量32万架次。远期目标是规划建设四纵二横共6条跑道,航站楼总面积126万平方米,总用地52平方公里,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9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的需求。
目前,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处于前期研究阶段。根据四川省政府发布的《提升成都国际航空枢纽能级推动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二期项目已启动前期研究,旨在进一步提升成都国际航空枢纽能级,目标到2027年实现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100万吨。二期工程包括T3、T4航站楼,体量与一期接近。一期满足2025年需求,二期则规划至2045年,覆盖更长期的运力需求。成都市发改委透露,二期项目计划于2025年启动前期工作,但具体开工时间需等待国家部委审批。
围绕机场周边,将加快成达万高铁、成渝中线高铁、市域铁路龙泉驿至天府机场线等建设,并探索建设天府机场至成都绕城的专用通道,强化“零距离换乘”交通体系。拟推动“航空+高铁”货运联运模式,规划天府机场北高铁货运站,开发联程票制产品,提升物流效率。此外,支持申建天府国际空港综合保税区,发展大飞机产业、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未来产业,并打造国际空港商务区,引入高端商业项目。推动民航低碳技术应用,提升机场电动车辆占比至25%以上,并建设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聚焦零碳技术攻关。打造辐射泛亚的5小时“亚太空中货运圈”和11小时“亚欧货运走廊”,加密亚洲全货机航线,布局国际邮件分拨中心及冷链产业园。优化2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深化“7×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提升口岸效率。
天府国际机场自2021年6月27日正式投运以来,已成为成都乃至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航空枢纽。其建设和运营不仅提升了成都的国际航空枢纽地位,也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深远影响。天府机场将继续拓展航线网络,提升中转水平,强化国际互联互通,巩固成都在中国民航第四极的地位。通过提升航空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天府机场将促进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成都加快建设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构建高质量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作出更大贡献。天府国际机场的建设和运营还将为成都东部新区的加速崛起注入动能,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培育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机场完成自助值机系统优化、预安检系统优化、T2值机岛及中转区域改造等项目,新增托运行李自动分配模块,完善行李自助托运流程,有效缩短旅客办理值机手续的时间。这些改进提升了旅客出行体验,提高了机场整体运营效率。截至目前,天府国际机场已累计开通国际及地区航线62条,其中客运航线50条、货运航线12条,直航航线网络覆盖五大洲,为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