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大数据杀熟”这一互联网顽疾,年轻人最近发现了其中的漏洞。一些人在评论区留言“哭穷”,匿名隐身或更换账号后就能刷到低价商品;有人在互动区吐槽价格太贵,不久就买到了便宜几百元的机票;还有人对着手机说某个软件爱“杀熟”,删除后重装就会领到意想不到的优惠券。
针对“大数据杀熟”,年轻人采取了针锋相对的策略,被网友自嘲为“反向驯化”。这些操作的效果尚未可知,但年轻人用“小聪明”应对“大数据杀熟”,体现了对恶意算法屡禁难绝的反感和无奈。这种情绪表达和权益诉求,平台方应该读懂并有所行动。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商业平台利用大数据算法分析用户的年龄、职业、消费水平等特征,对相同商品实施差异化定价,让很多消费者感到不满。既然平台算法可以根据用户行为调整策略,用户是否也可以通过改变行为来影响算法呢?于是,出现了不少网友的“赛博哭穷”。
网友分享的经历显示,有些人反复留言表示太贵买不起,或是不打算购买;为了躲避算法追踪,一些人修改头像和昵称,清除浏览记录;还有一些人频繁更换账号或使用新设备登录,伪装成新用户。这些努力是为了享受与新客相同的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