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清晨,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辅助下,顺利完成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预定着陆区域着陆任务。这一壮举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再次取得重大进展,国家航天局随即公布了嫦娥六号月背着陆的相关影像资料。
动力下降过程始于当日6时9分,组合体启动7500牛变推力主发动机,并迅速调整姿态向月面靠近。在此期间,借助视觉自主避障系统,组合体识别并规避障碍,最终在选定的安全位置上方100米暂停,利用激光三维扫描精细检测月面,确保着陆点安全无误。随后,组合体缓慢垂直降落至月面,通过缓冲系统安全触地,着陆地点位于南极-艾特肯盆地。
嫦娥六号任务旨在实现人类首次月背样本返回,其复杂性和挑战性超越以往,需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如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以及在月背环境下的快速智能采样与起飞等。任务中,嫦娥六号将借助鹊桥二号中继星的通讯支持,执行一系列高难度操作。
着陆器携带的科学载荷已按计划启动,包括来自欧洲航天局、法国及意大利的国际合作仪器,它们将展开月表成分分析、气体探测以及空间测量等工作。自5月3日发射以来,嫦娥六号历经数个阶段,最终着陆器与上升器组合体成功分离并着陆,准备进行为期约两天的月壤和岩石样本采集任务,同时开展月背地形与地质特征的科学研究。
对于嫦娥六号面临的落月挑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专家任德鹏指出,全程需自主执行,地面无法直接干预,要求推进系统、导航设备及着陆缓冲系统的高度稳定与精确运行。目前,所有关键步骤均已完成,着陆点选择得当,为接下来的载荷探测、环境改造及钻取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各项后续工作正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