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香港国际金融领袖峰会上,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透露,港府在过去数年推出不同措施,吸引企业和人才来港。截至今年10月底,各项人才计划已有超过18万个申请,超过10万个已获批准,其中七成已到港。企业方面,逾30家公司承诺在港投资逾30亿港元。
而香港今年10月25日发布的《施政报告2023》再次将“抢人”推向一个新高度,其中包括扩大“高才通”名校榜单至184所,重启“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等。
不难发现,香港不仅继续贯彻去年的“抢人”主题,还要争取吸引那些离开的人才回流。
而大力“抢人”政策的背后,实则是香港产业升级的转变。在经济增速放缓、金融增长乏力之时,香港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因此香港在追求多元化发展中掀起了科技创新风潮,而“人才”则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
香港“抢人”拼了
香港“抢人”要从一年前说起。2022年10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上任后的首份《施政报告2022》中提到“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且“人才”一词在《施政报告2022》出现多达92次,高于创新(35次)与创客(41次)加总次数,体现香港特区政府对人才的重视。
延续到今年,10月25日公布的《施政报告2023》扩大了“高才通”大学名单,将此前的合资格名校大学名单从176所增加到184所,新增的合资格大学名单中内地占3所,分别是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加上此前的9所——清华、北大、复旦、浙大、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以及华中科技大学,一共有12所内地名校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