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杨振宁先生百岁华诞演讲中的题记。这位年过百岁的杨老一生坚持着对科学的深刻理解和国家使命感,他的观点和态度对中国科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杨振宁先生关于大型粒子对撞机的争议以及他对科学发展的独特见解,以及他的影响力如何推动了中国科技的创新。
101岁的杨振宁先生坚决反对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从2012年开始,他就坚决建议“暂停或缓建”,在科学界这样的争论从未停息。实际上,杨振宁从1972年就激烈反对建造高能加速器,这在当时被看作“标新立异,异于常人”的看法,其实他说了很多理由,目的就是让从世界的全局看问题。
杨老反对花费数千亿元去建造大型对撞机,态度很坚决,背后却是支持科学家向更为实际的领域去研究,现在大家喜闻乐道的“光刻工厂”(SSMB),其实离不开杨老的布局。
我们知道,当时世界上凭借高能加速器取得了不少重大的发现,并且不少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中美关系破冰之后,杨振宁回到国内拜访,就有不少人咨询他是否可能建造大型对撞机,实现“弯道超车”。
在杨振宁看来,1970年代以后高能物理的发展前景,并不在于高能加速器能量的增加,而在于物理观念的突破。美国的做法和经验对中国并不适用,其教训倒是要吸取。
美国高能加速器,前期有钱投入,极大地推动了高能物理发展,后期缺钱就只能荒废。而人才方面,因为局限于专门从事高能加速器,结果即便是博士毕业,其研究方向也很窄。
杨老说:“中国目前人才缺乏。你现在把方向对准了,培养出来的人知识面太窄,任何一个国家也不是这样做的。如果有了人才,十年后要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
杨老表示,美国的加速器就要关闭了,中国科研工作百废待兴,很多地方都需要花钱,需要人才。如果将这些钱和人才投入到生物、化学等领域,贡献可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