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演员再次见观众后哭了:在宾馆当服务员叠被子10年!
5月9日,微博上的一条热搜——“女演员近10年无戏演再见观众哭了”,激起了许多网友的好奇心:是哪位女演员这么不被观众喜欢、认可,近10年无戏可演?
河南商丘四平调剧团女团长在运营戏团最难的时候,去宾馆当服务员,端茶送水叠被子近10年。女演员再次见观众后哭了,为了传承和发展,剧团将舞台搬到线上,看到观众涌入直播间,已经54岁的团长没忍住,红了眼眶。演员张帅说,5代人坚持77年,就为了喊一声“我们还在努力传承着”。
付梅1969年出生在山东省曹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受母亲和姐姐影响,从小喜爱戏曲艺术。1987年,付梅考入商丘市戏曲学校,1988年进入河南省戏曲学校学习豫剧,1991年毕业后分配到商丘市四平调剧团工作。
这条热搜再次唤起公众对地方戏曲生存状态的关注与热议。女演员再次见观众后哭了!
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显示,河南省商丘市申报的四平调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平调是由苏北花鼓演变而成的,在民间曾有“四拼调”的俗称,1930年左右由化装演唱演变为登台着戏装演唱。四平调从始至今的演变发展过程脉络清晰,有证有据,被人称为是“中国戏曲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中国的戏曲艺术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女演员再次见观众后哭了!
这朵民间艺术的奇葩,曾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这也是许多传统戏曲曾经历的境遇。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大众娱乐手段的丰富以及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起初,传统戏曲发展面临一些困境。一是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方言功能弱化,新的娱乐方式兴起,戏曲逐步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环境。二是对戏曲艺术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认识不到位,扶持力度不够。三是戏曲艺术创新不足,难以与时俱进。人才低端化、观众老龄化,戏曲传承后继乏人。
四平调由苏北花鼓融合评剧、京剧、豫剧等戏曲腔调发展而成,唱腔以“四平八稳”著称,曾在豫鲁苏皖地区广为流传。上世纪80年代,四平调传承和发展跌入低谷。付梅到剧团时,剧团已经停演10多年,演职人员大多改行,剧团办公楼改成了宾馆,坚守在剧团的几位老艺人成了宾馆服务员,付梅到剧团的工作也是叠被子、端茶送水、招待客人。但是这段日子让付梅爱上了四平调,她开始师从邹爱琴、庞明珠、王凤云学习四平调的演唱技巧和表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