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上到经济学家,下到一般民众,忽然都集体站出来,只说了一件事,中国经济没有发生通缩。
然后对那些“歪曲事实”,不懂经济学理论的人一顿猛批,又是搬出西方那套经典解释:
消费者物价指数连跌三个月,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等持续性下跌,才算通缩。
4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7%,环比下降0.3%;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5%。有观点认为,中国通缩信号越来越明显。
中国是否已经陷入通缩?我觉得还不能这么讲,因为通缩是要指物价持续的下跌,现在的物价还是在正数范围(0.7%)内,而且还不能说是持续的下跌。中国物价水平之所以没有高企,原因一是稳物价的各种措施保障,二是供给非常充裕,特别是肉类供给。
我认为目前0.7%的物价涨幅挺好的,而且整体物价虽然在一个低位,但实际上有些商品物价是上涨的,比如餐饮业现在恢复得比较不错,仔细一看是上涨的。我到饭店吃饭发现,饭店的菜没涨价,但分量都比原来少了。所以,我倒觉得目前的物价水平还不能简单地把它归于通缩。
以前物价高了,大家就埋怨通胀,现在物价没涨起来,又担心通缩。难道大家都希望物价上涨到像美国那样?我不太赞成现在社会上这种讲法。当然,如果物价跌到负值了,而且连续两个季度以上,我觉得这个时候是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
另外,当前物价较低还因为一个问题,就是老百姓买涨不买落(跌),物价一落(跌)就不买,一涨价才买。这两者之间是互为作用、相互推动的,需求不足就导致物价上不去,物价上不去老百姓不买。但总的来说,决定市场物价的还是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供给充裕,是物价维持低位的主要原因。